“佛宗道源,山水神秀”的天臺山不僅歷史悠久,而且神秘莫測,她的懷抱里頭不僅藏著許多趣聞軼事、講訕傳說,還有很多未解之謎。
神秘的山谷
點開Google地球,在南屏鄉(xiāng)翠西行政村翠屏與西嶺兩個自然村的北面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有一處宛如一片葉子般的山谷,蒼翠如玉。山谷四周一道山梁仿佛巨人的雙臂拱衛(wèi)著山谷,從山梁延伸向溝底的一溜溜山脊猶如一條條葉脈,興旺蓬勃。
這樣一處美麗的山谷,在當?shù)卮迕竦男闹校齾s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地方。
上世紀70年代前后,就是這片玉葉,曾相繼使三位附近的村民失蹤、喪生。其中的一位村民,于某年的臘月廿八在此神秘失蹤,至第二年的清明,尸體才被鄰村進谷砍柴的村民在一處斷崖下發(fā)現(xiàn)。
經(jīng)歷過數(shù)次失蹤人員搜尋的村民們,對此記憶猶新?!澳谴闻D月廿八夜,我們?nèi)宄鰟?,但剛進山谷,那么多的“竹火把”卻瞬間全滅了,就連我扛去的火槍也鳴不響了?!币晃荒暧馄哐睦先苏f,“這兒很早就留下了一些傳說,也是方圓幾十里最險的地方,進谷里就怕鬧鬼。有人稱之為‘天臺百慕大’?!?/P>
古老的傳說
相傳古代,翠西村一戶村民育有一對子女,兒子叫楊長肖,女兒叫楊玉葉。二個孩子從小聰明玲俐,但兒子從小就瘸了一條腿,村民就戲稱他為“跛腳魈”,慢慢地大家就只記得他的綽號了。
“跛腳魈”從小就不信邪,敢作敢為,而且跟著游方過村的高人學(xué)會了很多陰陽手段,四鄉(xiāng)八鄰但凡有事,都請他去求個解或占個卦,把周圍的山水動物呼來喚去,這樣一來就驚動了諸多閑神、野鬼和山村里頭翠屏寺的僧侶,他們相約請翠屏寺的老和尚來鎮(zhèn)一鎮(zhèn)“跛腳魈”。
老和尚找到“跛腳魈”后與其約定,寺中土地讓“跛腳魈”種植糧食,但長在上部的要歸寺院。這一年,“跛腳魈”在地里種上了土豆、芋艿和番薯,等到收獲后,寺院里藤葉堆成了小山。
第二年老和尚就變了主意,規(guī)定長在下部的歸寺院,“跛腳魈”就在地里種上了水稻,等到收獲后,寺院里稻桿堆成了小山。
第三年老和尚又改變了主意,規(guī)定長在兩頭的歸寺院,“跛腳魈”就在地里種上了玉米,等到收獲后,寺院里的玉米桿就堆成了小山。
野鬼們眼見連老和尚也斗不過“跛腳魈”,就瞄上了年方二八、婷婷玉立的玉葉。他們把村后刀鋒般的山脊挖成像馬肩一樣,又把碎石原樣堆回。清明后,玉葉就上到村后的山梁砍櫟柴。一踏上山脊,碎石崩塌裹著玉葉滾向山谷。玉葉消失了,奇怪的是,從此以后,這山梁上冒出了很多杜鵑,每當清明后,這里一片彤紅,仿佛是玉葉灑落的鮮血。那兒的白櫟樹因為被玉葉砍過,在杜鵑叢間永遠也長不高了,山岙里也留下了無數(shù)道的碎石溝。
后來,“跛腳魈”歷盡艱辛找到玉葉的遺體,把妹妹埋在村后的山梁上,留下了今天的“玉女梁”。又用一柄石杵把一眾野鬼趕入谷底,將石杵變成山梁,鎮(zhèn)住谷中的野鬼。此后,村民們凡進入山谷,遇心驚肉跳之時,必口念三聲“跛腳魈”、“跛腳魈”、“跛腳魈”,以求平安
待揭的面紗
2014年,南屏鄉(xiāng)的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(shè)如火如荼。浙江省風(fēng)景園林學(xué)會的一位資深教授在翠西村作規(guī)劃調(diào)查時,登上村后的山巔,發(fā)現(xiàn)了這一處神秘山谷俏美中的崢嶸。
為了揭開“天臺百慕大”神秘的面紗,讓世人認知這俏麗的玉葉谷,3月初, 8位具有豐富野外探險經(jīng)驗和相關(guān)行業(yè)的專業(yè)人員相約組成探險隊,計劃于3月14日對玉葉谷開展探險考察活動。
一切考察探險的準備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中。
“這次活動,天臺桐柏山中國道教南宗祖庭的道術(shù)將伴隨我們同行?!币幻犛淹低档赝ㄟ^網(wǎng)絡(luò)發(fā)給筆者一張圖片,只見一張淡黃的宣紙中赫然寫著一個猷勁的大字:“符”。
3月10日,一名隊員先行來到翠西村,向村民了解那兒曾經(jīng)發(fā)生的神奇事件。
3月14日8點40分, 8名探險隊員與南屏鄉(xiāng)一名干部一起,在玉葉谷的入口處與等候在此的一位當?shù)卮迕駞R合,開始登山探險前的最后準備。
艱難的攀登
進入谷內(nèi),四周環(huán)峙的絕壁撲面而至,讓人感覺自己就象一只趴在巨大的“石搗臼”(注:“石搗臼”為天臺縣一種傳統(tǒng)的舂米器具,用石頭制成)臼底部的螞蟻。一道險峻的山梁從東邊的主峰下橫插進谷底,仿佛一柄搗向“石搗臼”中的巨大“石杵”。四周聽不見一聲蟲聞,也聞不到一聲鳥啼,時間和空間仿佛正在一點一點地向著谷底凝固。
陽光溫柔地灑落在領(lǐng)隊“牛虻”那高大、挺拔的后背上,透過他背包一側(cè)的水瓶,折射出斑斕的光點。在谷底的小路右側(cè)一條若有若無的羊腸小道邊,他停下腳步,極目遠眺又環(huán)視四周,從他面龐中一如往常的平靜與剛毅,可以看出他對此行的信心。谷底清澈的澗水潺潺流淌,一切又仿佛是那么的平靜。隊員“小強”從包里掏出播放機,旋開了音樂。
“就從這兒上山脊線吧?!迸j爴]手道別了村民,讓他回村忙自己的活去。
我們紛紛取出手套戴上,貓腰踏上那條被林蔭遮蓋的小路,撥開荊棘,循著之字形上升的路跡前行,來到一處破敗的窯址前休整。趁著牛隊和鍋四下尋路的間隙,我仰望山脊,回觀來路,原來這一會兒功夫,我們已經(jīng)接近半山腰。
但接下來的路程之艱難卻出乎意料。繞過破窯前的小路,我們就走到了路的盡頭,面前是一溜一直向上延伸的碎石陡坡。踏上去,腳下的碎石就向后滑溜。于是我就干脆四腳著地,以減少對腳下碎石的壓力。但即使這樣做,也并沒有因此減少體力的支出,因為還需要擰著勁以防止碎石松動、滾落給身后的隊員帶來威脅。
越往上,碎石坡中分布的帶刺植物就越來越密集,有山楂、野薔薇、撥契等等,牛隊、鍋、小強和浪花輪流在前開路。就這樣,我們艱難地上升。大約上升到離崖邊50米處,一棵婷婷玉立的南天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,在這個季節(jié),在這樣的亂石堆中的一抹艷紅,竟是那樣嬌艷,令人驚嘆。
穿過密布荊棘的碎石坡,我們沿著70多度的陡坡,攀著稀疏的樹干,在一道約50米高的懸崖頂部橫向穿越,到達山脊。此時,我盡量不讓目光偏向左側(cè),以保持心情的平靜。
登上山脊,右邊就是“十趾山”連綿不絕的山脈,一座座山峰就如十指緊握時突起的拳骨。
我們往左趟著山民走過的羊腸小徑,前行就變得相對輕松,兩旁的叢林十分茂密,分布著眾多茶樹科、殼斗科的植物,想必這兒也是松鼠和貍、獾等小動物們的天堂,一路上還偶爾發(fā)現(xiàn)了銹跡斑斑的鐵夾子。
循路翻過三四座山頭后,有一段需要向左切的路,穿越叢林才能回到環(huán)繞玉葉谷的山脊線上。如果從這個點再往西北邊的山梁上走就是“十趾山”西面、雷峰鄉(xiāng)與始豐街道的分水嶺。穿過叢林,我們跟著牛隊,緊抓著身旁的小樹,腳尖踮著巖隙攀下一道4、5米高,近乎垂直的峭壁。前面就是一道光禿禿的山梁,頂部寬不足一米,兩旁的崖壁近乎垂直地伸向谷底。
在簡單的分工后,隊長“牛虻”在村民的引導(dǎo)下帶領(lǐng)大家依次通過狹窄的谷口。
玉葉的肌膚
站在山梁的一端,這兒視野開闊,映入眼簾的山谷宛如一塊翠玉,山谷內(nèi)幾叢野山櫻綻放出層層桃紅,玉葉終于面對我們這九位探險者,撩開了神秘的面紗,坦陳那豐富多彩的植被和險峻的山梁。
極目遠眺,東邊一片黃褐色的山梁,咋一看就像一只巨鷹,裸露著巨大的肩胛。連著前后的山梁,定睛細看,又恍如傳說中的玉葉,裸露著雙肩,傷心地哭倒在山梁上,那就是村民口中的“玉女梁”。難怪此地有怨氣。
此時,一股涼風(fēng)從谷底升起,撲面而來,把我們從陶醉之中拽回?!霸趺聪掠炅??!鼻缈罩幸豢|白云從山谷的上空飄來,飄飄灑灑的雨點就先落在了站于山梁中的牛隊身上。這難道是玉葉激動的淚水?
越過這道令人難忘的山梁,翻越幾座山峰,我們攀上了玉女梁,來到玉葉俯臥之處。這是一片以映山紅與白櫟為主的灌木林,在遠處看到的黃褐色其實是地面的枯草與映山紅的枝桿透出的顏色。到了清明時節(jié),這兒將會是一片艷紅。極目遠眺,九遮山上的“九獅聚會”猶如海市蜃樓般地在浮現(xiàn)在天邊。西南邊從翠屏、西嶺、雷峰直到平橋鎮(zhèn)的紫凝山,山村錯落有致,宛如一幅天然畫卷。
圓滿的收官
將近下午2點時分,我們登上了海拔約700米的頂峰,此時天空已陰霾密布。在一番短暫休整后,牛隊撥出背上的柴刀,朝著搗臼子的方向,披荊斬棘而去。
這不是要一次就走遍玉葉谷的節(jié)奏嗎?
這一面的山坡有近70度的坡度,而且有很多峭壁,能下得去嗎?
看到我的疑問,身旁的老龍說“放心,跟著牛隊,走就行?!?/P>
就這樣,我們魚貫鉆進牛隊劈開的叢林,除了前面的幾名隊員,其余多緊攀樹干,一步一步倒退著向下降落。到達一道幾乎垂直的峭壁頂上,此時的天空猶如傍晚時分,變得十分陰暗。
大家緊隨牛隊轉(zhuǎn)向左側(cè)前進,“怎么又回到山脊了?”看到我的疑問,牛隊說:“這兒就是那道谷中最大的山梁?!痹瓉砦覀円呀?jīng)站在大石杵這道山梁的基部。此時,原本十分陰暗的天空仿佛透出了亮光,這是馬上下雨的征兆阿,望著山梁一側(cè)的峭壁,我的心不禁抽緊了起來。
下雨會讓山間的石塊、巖石、樹干和路面變得滑溜,使得下山的路更加充滿危險。這時,有人提議是否向后撤回到村里,再沿公路踏上歸程。
但看到牛隊坦然、充滿自信的臉神,我們都放下了顧慮,在他的帶領(lǐng)下繼續(xù)前進。
幾經(jīng)迂回,我們來到了大石杵梁的頂端,此時天空飄起了絲絲細雨。于是,大家沒有停留,避開左側(cè)的峭壁,從右側(cè)向前下方攀緣而下,進入了一片杉木和闊葉樹混雜生長的森林中。
坡度依然很大,地面又出現(xiàn)了很多的碎石。林間生長的小樹,由于得不到充足的陽光,不少已經(jīng)枯死,這就讓我們下山的路變得更加困難,如果攀附樹干時把著力點完全放在這樣的樹上,一旦折斷,就會失去重心。于是,大家都分外小心地緩緩而下。
就這樣,我們一步步地來到了谷底,面前出現(xiàn)了一道布滿青苔,尚依晰可辯的石階小路,路旁的山澗中泉流潺潺,十分清幽。
沿路而下,下午3點,我們順利地穿越谷口,九名隊員全部完好無損、生龍活虎地又站到了起點。此時,我們的心情倍感舒坦、愜意。
后記
回想清幽的玉葉谷,我覺得這次探險,最出乎意料的是一次就成功穿越了傳說中的天臺“百慕大”山谷,留下了一條可以體驗多種路況、領(lǐng)略玉葉谷風(fēng)姿的探險旅行或戶外活動線路。這些都因為有一支堅強而富有團隊精神的探險者隊伍,這也是一支清一色帥哥組成的探險者隊伍,在他們的堅韌和魅力面前,“百慕大”一改以往嗜血的本性,猶如那沉睡的玉葉,溫柔委婉,坦陳無余。
應(yīng)該把他們記錄在這兒:牛虻、鍋、我心飛翔007、小強、浪花、溪灘、老龍、彼岸嵐、光明使者。
憶起那天中午時分睛空中飄忽而過的一絲白云和灑落的幾點細雨,眼前浮現(xiàn)出山梁上玉葉俏美的睡姿,玉葉谷依然是那么神秘而美麗。